為了保留台灣的醫療競爭力,以及增加你我選擇權,請一同聯署阻止醫材上限。
醫材設上限,劣幣逐良幣
我深深不想看到,未來自己或親人想要使用藥物或醫材,可以選擇的越來越少。這擔心並非未來式,不但是進行式,而且持續發生。
過去在不斷壓低成本的不良政策下,多種有效藥物與醫材陸續退出台灣,只剩療效次一級的替代品,但健保署食髓知味,竟更進一步想要以中位數來設定差額上限。
上限一但執行,就是加速品質好的醫材退出台灣,容易造成低價醫材搶市,例如中國醫材,形成劣幣逐良幣的後果。
從我十幾年前畢業當醫師開始,就不斷看著這些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在醫院發生。
立意良善、政策錯誤
中間或許沒有極惡之人,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立場想做更多事情,但通往地獄的道路可能由單方面思考的善意鋪成。政策從開始就是錯誤,加強溝通無法改變任何錯誤結果。
狡兔死、走狗烹
這次初步疫情防治成功,有賴政府整合、指揮與政策得當,還有這行各業的配合,包含國家口罩隊、口罩實名制、查詢程式、健保雲端整合、防疫計程車、旅館、各配送單位等等舉國通力合作。
裡面唯有醫界受到的過河拆橋的待遇。
健保署、好威風
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但外國仍在大流行時,疾管局得到前所未有的有支持。沾沾自喜的健保署認為民氣可用,研議一段時間的醫材上限應趁此時推出。
為減少反彈以達各個擊破、蠶食鯨吞之目標,特別強調少品項、少科別,影響範圍小。
若順利推行,以後還能拓展到更多醫材一併設定上限,一方面可以博取美名、贏得民心;二方面處理一下幾個眼中釘,譬如每年賺取集團股利超高的醫院、利用醫院避稅的醫院、超強申報健保單位與健保局鬥法的醫院、營業額較好的診所.....等等,可一食多鳥。
飛鳥盡、良弓藏
坐冷氣辦公室的健保署官員與公衛學者,總以開源節流廣核刪,外加總額給付來處理健保虧損。過去已因不斷刪減各項給付,造成各類品質較好的藥物與醫材退出台灣市場。
健保屬不僅無絲毫警惕反省、引為殷鑑,更進而表示政策有效,認為限制醫材費用,不會造成劣幣逐良幣與醫材退出台灣。
不論中間如何理直氣壯地闡述,過去不斷刪減給付造成的結果,就是無可改變的打臉鐵證。
好醫材、名存亡
當原廠藥物與醫材在台灣被砍價,周邊各國便紛紛要求比照台灣辦理,原廠自然放棄或退出台灣市場,避免被其他周邊國家重新議價。
藥廠並非沒有道德,對他們來說,創造價值更為重要。
譬如常用的流感藥物 Tamiflu,最近紛紛改為台廠,很明顯地因症狀未改善而回診的病患變多。所以只要是我認識的親朋好友,皆勸他們改為自費日本藥物治療。
醫材呢?
醫材現在已經是這樣,上限推出後,會加快惡化。現在台灣已經買不到某些醫材,未來會更多。
那苦的是誰?再怎麼立意良善也解決不了這個狀況。
維持現狀、加強透明
目前已有醫材價格比較的公開資料,想要達到原本健保署的善意,應該加強的是資訊的公開與便利,就像口罩實名制之後,查詢哪裡可以買口罩那麼便利,而非限制。
目前已有醫材比價網的存在,想要改善這個問題,維持善意,應該加強這個網站的功能。
官方應對
健保署以拖待變,定調於溝通不良,接著依照慣例,利用媒體抹黑醫界。COVID-19 疫情時的感謝,變為攻擊的抹黑。其實醫師已經很習慣這套操作,每次看到抹黑的消息出來,就知道又要推行一些見不得人的政策。
結論
依照過往,政策可能檔不住,因為醫院與各學會有諸多考量與或利害關係。
但這次,發聲的多是第一線的基層醫師,自己未來的醫療環境自己救,至少不會愧對自己。
若想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或著是親朋好友,甚至是自己,保留一個選擇好醫材的機會,請參與以下的聯署,不讓有特權的人,阻斷你我醫療的未來,為台灣保持醫療上的競爭力!
取消差額上限提案聯署
延伸閱讀
1. 報導者 ─ 醫材風暴掀開的健保國王新衣
文字:楊惠君、陳潔
短評:極為深入的報導,尤其是藥材商觀點
支持取消差額上限,唯有能提供更好的醫材才能提升人民醫療水準並刺激國內廠商生產更好的東西,一昧的齊頭式給付只是扼殺醫療產品進步的空間!
回覆刪除是的
刪除健保提供基礎的醫材
然後各病患依照自己的狀況
決定要用什麼樣子的醫材
若設定上限
廠商第一個考慮是進來台灣初期需要的成本不低
然後價格又受到控制
乾脆繞過臺灣算了
於是台灣沒有任何人有使用的經驗
慢慢地就落後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