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學童或成移工之外的另一破口?


想避免學童成為防疫的另一破口,務必提升目前防疫條件:1. 若家中有成員隔離檢疫時,學童應在家待滿 14 天。2. 若有感冒或是類流感症狀,應確實在家待滿 14 天

此外,需配合教育部制定補償措施,尤其卡到期中考時應該怎麼處理,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止學童成為移工之外的另一防疫破口。

前言


自從寫完「武漢肺炎小孩特徵與防疫重點」一文之後,兩次在電視上均想說明兒童會是防疫的另一個破口,但無奈每天都有新狀況,被分配的時間有限,均無法好好說明,所以只好寫寫點閱率不高的部落格文章。


現行條件


其實教育部與各級學校都很認真防疫,包含基礎資料調查,每天上學測量基礎體溫,認真宣導勤洗手、戴口罩等等衛生問題;若有感冒或發燒症狀需待在家不能上學。此外在學校過程中如有症狀,也都有處理流程與注意事項,這其實很不錯。

如果小孩有出國旅遊,只要從一二級旅遊區回來,都要自主健康管理,從三級旅遊區回來,需要自主檢疫,跟成人一樣。

但這樣就夠了嗎?

答案是絕對不夠,因為這是令世界爆炸的 COVID-19。


小孩感染特點


小孩有感染 COVID-19 有幾個特點,症狀輕重症少帶原久


破口在哪?


第一破口 - 發燒篩檢

目前學校每天篩選的條件是「發燒」,這是基於 SARS 的經驗,但藉由「3 個論文注意事項,由鐘南山的論文錯誤說起」 一文可知,COVID - 19 初期感染將近一半的人不會發燒,由「武漢肺炎小孩特徵與防疫重點」一文可知,小孩感染兩成不會發燒,所以只用發燒當條件會成為破口。

那麼教育局沒有補足這破口嗎?

有的,目前規定,只要有輕微感冒症狀,不能夠到學校來;如果在學校有症狀,需要停止上課回家休息。

但這並沒有規定休息幾天,最可能的狀況是家長帶著小孩到診所或急診要求開立診斷書,想要返回學校上課,跟上學業。

因為小孩感染多數初期症狀輕微,甚至幾天後就好,但這名小孩仍可持續帶源,如果到學校會感染其他小孩,所以第一個防堵破口的建議是:

因感冒症狀無法到校的學童,應該在家待滿 14 天才可上學


第二破口 - 旅遊檢疫

目前如果家中有人從一二級旅遊區回來需自主健康管理,或從最危險的第三級旅遊區 ( 中港澳、義大利、韓國 ) 回來而需要居家檢疫,甚至是居家隔離時學童可以繼續上學學童可以繼續上學學童可以繼續上學

萬一居家隔離檢疫的家屬在第 7 天被確診,那麼學童近距離、長時間跟這名被確診的病患相處 7 天中都可以上學

此外,多數小孩最初的感染,七成是被家中,另一個武漢肺炎確診的家庭成員所感染。

最幸運的地方也是最不幸的地方,小孩症狀輕微,也可能初期沒有症狀,於是 COVID-19 會經由這個路徑到學校感染其他學童,等到該名學童確診也需自主隔離時,已經來不及,此時有接觸的同學數量已不只一兩個班級了。


嚴重後果


由「武漢肺炎會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有哪些症狀?」與「四萬多人的武漢病毒流病分析」可知,容易重症或死亡的族群,是男性老人慢性疾病

假若症狀輕微的學童經由同學感染 COVID-19,在回到家中感染年紀稍大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麼又會形成家族群聚感染,這些人特別容易重症甚至死亡,多少同學受影響,就有多少家庭受影響。

當受影響的數量累積到一個程度,台灣的檢驗量能與醫療量能將無法負荷,造成其他疾病的排擠,也會跟中國湖北省及武漢市一樣死亡率增加。


補償措施


一但小孩在家 14 天,家長立刻要擔心三個問題,學業是否能夠跟上?考試是否會受影響?照護人力是否足夠?

這可能就需要在短時間內研擬另外一套補償辦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結論


這波 COVID-19 感染,台灣各界都很認真努力防疫,雖然每天都有一些令人氣餒的消息 ( 每天都要找來源與新破口 ),但也同時有令人感到欣慰的另一面 ( 所有看得見看不見的人都很努力 )。

在學童不得不開學之後,發燒篩檢與旅遊檢疫會成為兩個新破口,恐成為下一波社區感染的起頭。

為了防止這個問題產生,我個人有兩個建議:

1. 防堵發燒篩檢破口 - 若有感冒或是類流感症狀,應確實在家待滿 14 天

2. 防堵旅遊檢疫破口 - 若家中有成員隔離檢疫時,學童應在家待滿 14 天


延伸閱讀


1. 3 個論文注意事項,由鐘南山的論文錯誤說起

2. 武漢肺炎小孩特徵與防疫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